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霜降.芳療節氣養生
霜降是秋天的最後一個節氣,霜降時,天氣逐漸寒冷,愈來愈接近冬天,水氣在地表凝結成白色冰晶,也就是所謂的「霜」,而「降」是指初霜之意,不是從天上降下的意思,當然這與居住的地區有關,在台灣或許不易在此時看到白色的冰晶,但是明顯的氣溫變冷會是多數人都感受的到的。
黃帝內經中也記載“聖人春夏養陽,秋冬養陰”,霜降過後即立冬,其實在入冬前先打好身體的基礎,會比冬天進補來得事半功倍,所以也有“補霜降”的說法,此時應以養陰為主,並以「平補」為宜,最好攝取清淡與滋味平和的天然食材,如梨、芝麻、蜂蜜、蓮藕、南瓜、木耳、柿子、山藥等食物,而養陰潤燥的藥材如百合、川貝、白果、杏仁、麥冬、玉竹等。
「肺喜潤而惡燥」,秋季燥邪易傷人體津液,津液既耗,就會出現燥象,你可能會感覺到口乾舌燥、唇乾、鼻乾、咽喉乾燥、皮膚乾癢,如果有以上狀況就需要注意潤肺防秋燥。另外也需要保暖腸胃,增強身體的防衛能力。 接下來我們來看看霜降時的日常調理與芳療養生如何搭配吧。
1. 預防秋燥:秋天已經非常乾燥,所以對辛辣物的攝入要減少。可以多攝取上方建議的食物、藥材來防秋燥。另外,若早上起床時都會覺得喉嚨乾且微痛,先釐清有沒有感染或是胃食道逆流等問題,若沒有則可以在睡覺時搭配水氧機,增加空氣的濕度,精油上可以搭配乳香、佛手柑、芳樟葉、羅文莎葉等精油。
2. 注意保暖:除了要記得添加保暖的衣物之外,也可以透過泡腳或泡湯,提升陽氣。泡腳時精油挑選上可以使用甜馬鬱蘭、乳香、檜木、黑雲杉等精油。
3. 宜早睡、適度活動:秋天易有秋困,因為我們在夏天消耗了太多的氣血、體力和津液,然後進入秋季後氣血、津液供應不足外,加上秋季以燥邪致病為主,易傷津液,才會出現易疲勞,此時除了防秋燥外,也可以適度活動,過度的活動會耗損身體的氣力,所以散步、爬山會是比較適當的選擇。晚上若是睡不好的人可使用真正薰衣草、甜馬鬱蘭、佛手柑、快樂鼠尾草來按摩或薰香。
4. 調理脾胃:霜降微季節交替的時節,此時亦會影響到腸胃功能,除了清淡平補的飲食,避免生冷、油炸、辛辣的食物,天氣冷也容易導致胃寒,所以溫暖的食物、注意肚子的暖都很重要,有足夠的營養才能提升身體的能量與抵抗力。精油上的使用可以用甜橙、生薑、黑胡椒、岩蘭草、芫荽籽等精油,調和成按摩油後,順時針按摩腹部。
一年補透透,不如補霜降,快跟著好馨晴綠生活一起芳香養生在生活吧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