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 {{ 'fb_in_app_browser_popup.copy_link' | translate }}
{{ 'in_app_browser_popup.desc' | translate }}
{{word('consent_desc')}} {{word('read_more')}}
{{setting.description}}
{{ childProduct.title_translations | translateModel }}
{{ getChildVariationShorthand(childProduct.child_variation)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ProductName }} x {{ selectedChildProduct.quantity || 1 }}
{{ getSelectedItemDetail(selectedChildProduct, item).childVariationName }}
芒種·芳香養生在生活
芒種,農諺云:「斗指已為芒種,此時可種有芒之穀,過此即失效,故名芒種。」指的是在芒種這段時間,代表植物要進入成熟的時節,禾苗抽出尖芒,稻穗開始結實;
天氣方面,正逢梅雨季,濕熱的天氣也影響人體濕熱散發不出去,容易引起四肢沉重、疲勞嗜睡等症狀,也容易使消化功能變弱,平日可以選擇生津止渴的食物來緩解,並以清熱、健脾、利濕的食物,排除進入夏日體內的濕熱。
芒種時節,天氣雖悶熱易流汗,但民間有「未食端午粽,破裘不可送」的說法,意思是,端午節沒過,禦寒的衣服不要脫去,以免受寒。所以面對還未穩定的氣候禦寒的外套別急著收,如果大量出汗後,記得補充適量水分與蔬果,維持體內水分與電解質的平衡。
芒種過後,心火逐漸增強,要養心補血並著重「排濕」,五臟中的脾,有運化濕氣的功能,如果體內多餘水分排不出去,容易感到睏頓、精神倦怠、身體浮腫。
以下為大家介紹芒種養生與芳療運用的重點:
■健脾化濕
芒種「暑令濕勝,必多兼感」,使人感到四肢困倦,萎靡不振。
此時應適量運動,讓身體微微出汗幫助氣血循環,有助於排除身體的暑氣、濕熱。
如果流汗過多時,要加強「補氣」,用黃耆、白蔘泡水代茶飲,或是煮玉米鬚水有助解熱利尿消水腫,也可多吃韭菜能健胃、補陽,還能提高新陳代謝,有助調整痰濕體質。
芳療應用:可用 檸檬、廣藿香、黑雲杉精油,調和成3-5%的濃度後,塗抹在脾胃經對應處,並搭配按壓陰陵泉穴及足三里穴。
■養心清熱
進入夏季,節氣上來說會使得心火逐漸增強,此時作息要早睡早起,可適度睡「子午覺」,在正中午時間閉上眼睛休息一下,午時小憩片刻以30分鐘為佳,不超過1小時,避免影響晚上睡眠。應該保持輕鬆、愉快的狀態,不要惱怒憂鬱,這樣肌體得以宣暢,振奮精神,通泄得以自如。
飲食上可多吃當季盛產的小黃瓜、大黃瓜、冬瓜、西瓜、香瓜等,補水又消暑降溫。
芳療應用:可用 真正薰衣草、苦橙葉、橙花精油,調和成3-5%的濃度後逆推心包經和心經,並搭配按壓勞宮穴和內關穴。
在芒種養好心、祛濕健脾,都能讓我們神清氣爽、體態輕鬆,讓我們也能輕盈舒心迎接夏季的來臨。